• <small id="i6qsu"></small>
  • <td id="i6qsu"><li id="i6qsu"></li></td><small id="i6qsu"></small>
  • <small id="i6qsu"></small><td id="i6qsu"><li id="i6qsu"></li></td>
  • <small id="i6qsu"><li id="i6qsu"></li></small>
  • 當前位置是: 首頁 >> 黨員e家-時政要聞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國史的重要思想

    作者:黨員e家    日期:2016-06-30 14:04

    善于學習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強調從黨和國家的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史國史的學習研究,號召黨員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在慶祝建黨95周年之際,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史國史的重要思想,對于我們學好黨史國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 推動中共黨史研究科學化的思想指南

    1942年3月,毛澤東在《如何研究中共黨史》一文中指出:“我們研究黨史,必須是科學的,不是主觀主義?!边@實際上提出了黨史研究科學化的命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史國史研究,在發表的系列重要講話中,有大量關于黨史研究的論述。在論述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黨史國史是必修課,研究黨史國史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實事求是原則,科學評價歷史人物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對于推動黨史研究科學化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黨史是必修課,必須修好

    準確把握黨史的重要性是推動黨史研究科學化的基礎和前提。2013年6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倳洶腰h史看作是必修課,實際上鮮明指出了黨史研究的重要性。

    首先,研究黨史有助于增強理論自信。我們黨的理論是從黨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總結提煉而來,又經受住了歷史實踐的檢驗。研究黨史,能夠了解我們黨的理論是在什么背景下、針對什么問題提出來的,能夠了解我們黨的理論究竟解決了哪些中國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既然我們黨的理論既有問題導向,又有實踐基礎,自然就應充滿自信。其次,研究黨史有助于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通過研究黨史才能更加準確地認識到黨的偉大。通過長期奮斗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寶貴經驗是中國共產黨走向輝煌的基礎。再次,研究黨史有助于總結黨的失誤和教訓。研究過去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偨Y黨的歷史上的失誤和教訓,有利于今后少走彎路,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黨史

    只有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黨史研究才能實現科學化。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才能真正推進黨史研究科學化。習近平總書記一貫強調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重視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學習和運用,強調在研究黨史時要堅持唯物史觀,并指出要以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待黨的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倳涍€認為,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研究黨的歷史,就是要堅持唯物史觀,堅持全面看待歷史、注重歷史的連續性和整體性、堅持實事求是原則?! ∥ㄎ锸酚^要求必須堅持全面地看歷史。全面看歷史就是要對黨的95年來的偉大歷程堅持一分為二,運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們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研究黨史也是如此,也要堅持一分為二,講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唯物史觀認為歷史是連續的。研究黨史也必須堅持歷史是連續的觀點。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發展的眼光看歷史,強調歷史不能割斷,多次闡述了黨史國史的連續性。2014年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斗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發展史,改革開放30多年來探索史,這些歷史一脈相承,不可割裂?!彼€指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只有堅持歷史連續性,才能更好地看清歷史發展的脈絡和內在演進的邏輯。人為將歷史割斷,不僅會忽視歷史本身的連續性,還會導致歷史研究的碎片化。

    唯物史觀要求研究黨史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原則。不管在東方還是西方,如實直書,真實地再現歷史之本來面目,幾千年來都一直是正直的歷史學家追尋的理想境界之一。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靈魂。他一直強調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遵循的思想方法。他在2010年7月21日舉行的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強調,黨史工作者要“堅持實事求是研究和宣傳黨的歷史”。在黨史研究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一要了解黨史的真相,二要揭示黨史發展的內部聯系,使得黨史敘述證據確鑿無誤,逐漸走向科學化。

    科學把握黨史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

    科學把握黨的歷史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是科學研究黨史的基本要求。只有科學把握黨的歷史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才能科學地看待黨史,真正做到用黨史來教育人、啟迪人、感化人和鼓舞人。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兩大歷史任務。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95年黨的歷史,就是圍繞這個主題和主線,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開展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并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是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偉大成果的歷史,是黨自覺加強自身建設、保持和發展先進性、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并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這就是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2011年9月,習近平就指出要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從黨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業績中獲得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始終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科學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深刻揭示黨的歷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要求把95年黨的歷史與1840年以來中國170多年歷史銜接起來,深刻認識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道路、選擇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深刻認識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領導人民所取得的偉大成績和輝煌成就;深刻認識黨在長期奮斗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如此才能更準確地做到全面研究和整體研究黨史。

    歷史是由人物和事件構成的連續性的變化。人物和事件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都有其產生、發展和衰亡的過程。對于具體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必須從特定的歷史條件、歷史背景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真正實現對它的科學認識。推動黨史研究科學化,就必須科學評價黨的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

    習近平總書記繼承唯物史觀關于從歷史實際出發、具體分析歷史事件及人物所處的歷史條件的原則,指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不能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歸功于個人,也不能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歸咎于個人?!边@是一種十分必要的科學的治史態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分析黨的歷史人物時就堅持了科學的態度。他說,我們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業績來?!案锩I袖是人不是神。盡管他們擁有很高的理論水平、豐富的斗爭經驗、卓越的領導才能,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的認識和行動可以不受時代條件的限制?!北热缢诜治雒珴蓶|晚年犯錯誤的歷史原因時就指出,在中國那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先例,猶如攀登一座人跡罕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荊斬棘、開通道路。同時也一分為二地、站在歷史長河的高度指出,“毛澤東同志的功績是第一位的,他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的錯誤在于違反了他自己正確的東西,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所犯的錯誤?!边@就為科學評價歷史人物樹立了標桿,指明了方向。

    (二)“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

    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革命歷史的資政育人作用給予了高度重視。他不僅要求廣大黨員干部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而且還從理論層面進一步闡釋了中國革命歷史的現實意義。概括而言,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強調“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主張繼承和發揚革命優良傳統

    中國共產黨在其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優良作風和優良傳統,如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及艱苦奮斗、謙虛謹慎等。對于這些優良作風和傳統,習近平給予了很高評價,將其視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成功的“重要保障”。

    為此,一方面,他要求廣大領導干部要注重“學習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以“更好地繼承和發揚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繼承和發揚前輩共產黨人建樹的優良革命傳統”。另一方面,他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在工作實踐中注重借鑒和發揚革命優良傳統和作風。2013年6月1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講話時,他專門提到了延安整風經驗,說:“這次教育實踐活動借鑒延安整風經驗,明確提出‘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這4句話、12個字,概括起來就是要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span>

    之后,他多次要求廣大黨員干部“以整風精神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同年7月11日,在西柏坡革命舊址,重溫“兩個務必”時,他再次談到革命歷史傳統的教育意義,說:“對我們來講,每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每來一次,都能受到一次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教育,就更加堅定了我們的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014年10月底,在福建古田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他重申古田會議確立的軍隊政治工作優良傳統,強調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更是意味深長、影響深遠。對此,他明確指出:“這次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古田召開,就是要重溫和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绷硗?,他還在毛澤東誕辰120周年、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等紀念大會上發表講話,要求全黨要堅持和運用好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等優良傳統和作風。

    提出中國夢,主張將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斗歷程融入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

    習近平認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如何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的核心問題”,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各種政治力量和政治主張爭論和較量的實質,是“不同的歷史道路、社會發展方向之爭”。而在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譜寫了“中國近現代以來歷史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同時,中國人民從實踐中深刻認識到,只有跟著中國共產黨走,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道路,才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2012年11月29日,黨的十八大閉幕后不久,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先提出中國夢,并用中國夢概括了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夢想和夙愿,指出:“經過鴉片戰爭以來一百七十多年的持續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的前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他認為,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他堅信“中國人民發自內心地擁護實現中國夢,因為中國夢首先是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

    的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就是改變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面貌,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可以說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共同追求,是全體中國人民利益訴求的最大公約數。在此背景下,提出中國夢,其目的就是要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進而盡快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目標。

    用國家級紀念日的形式喚起世人對革命歷史的記憶和對和平的珍愛,增強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憂患意識

    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有很多重要的紀念日值得銘記。其中,有一部分已經成為了大家十分熟悉的節日,如: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等。但是,也應該承認,仍然還有一些重要的紀念日并不為人們所熟知。在這種情況下,新設立一些國家級紀念日就很有必要。正是基于這種考慮,中國政府在2014年新設立了三個國家級紀念日,即確定每年的9月3日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9月30日為“中國烈士紀念日”,12月13日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更值得關注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這些紀念日的設立,不僅積極倡導、大力支持,而且還出席紀念活動并發表講話。特別是2015年9月3日,他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重申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意義,向世界傳達了中國人民以史為鑒、維護和平的決心和愿望。他指出:“在那場戰爭中,中國人民以巨大民族犧牲支撐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是我們對當年為維護人類自由、正義、和平而犧牲的英靈、對慘遭屠殺的無辜亡靈的最好紀念”。這些國家級紀念日的設立,喚醒了人們的歷史記憶,增強了人們的憂患意識,激發了人們的愛國主義熱情,使人們倍感和平來之不易。

    黨的十八大之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借鑒中國革命歷史經驗,注重繼承和發揚革命優良傳統,主張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重視革命紀念日的現實意義。這些已經成為了他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之際,學習這些論述,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有利于我們深入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基本精神和內涵。

    (三) 黨史國史是黨執政興國的根基與血脈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近67年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95年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偉大任務之后,帶領全國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歷史,也就是在革命勝利之后,黨領導人民進行建設、改革的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要了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正確了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這對正確認識黨情、國情十分必要,對開創未來也十分必要,因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痹趹c祝建黨95周年之際,重溫總書記關于黨史國史的重要論述,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指導意義。

    了解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才能深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

    人類歷史是依據一定規律向前發展的過程,考察分析歷史必須注意歷史發展中的繼承性和連續性,不能用形而上學的靜止的、僵化的方法將其割裂開來。新中國成立67年的歷史,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明顯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階段,但如果把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階段割裂開來,或厚此薄彼,或以此非彼,都是不可取的。

    習近平總書記用發展的觀點闡述了兩個歷史時期的辯證統一關系,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階段。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后的實踐探索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和正反兩方面經驗,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對改革開放前實踐探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堅持、改革和發展,“不能用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后的歷史時期”。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指出:“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要把黨的十八大確立的改革開放重大部署落實好,就要認真回顧和深入總結改革開放的歷程,更加深刻地認識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更加自覺地把握改革開放的規律性,更加堅定地肩負起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責任?!边@表明,從黨和國家的歷史中發掘出時代需要的經驗與啟示,是推動我們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一大動力。201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體學習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只有真正了解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才能深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來之不易,才會具有堅強的政治定力,才會篤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決不能丟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決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向決不能動搖。

    汲取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堅持一分為二,才能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95年黨的歷史、67年共和國歷史蘊含著豐富的內容,需要全面辯證地來看待。必須采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和方法,不但要看到歷史發展中的順境和成就,也要看到其中遭遇的逆境和頓挫。但只限于此還不夠。如果不從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看問題,不分析出主流和支流,就會讓人感覺好壞各半難以評判,甚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得不出對歷史的正確認識。

    2010年7月,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牢牢把握中共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旗幟鮮明地揭示和宣傳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中國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領導人民所取得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揭示和宣傳中共在長期奮斗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決反對任何歪曲和丑化黨的歷史的錯誤傾向?!敝挥袦蚀_把握歷史的主流與本質,才能科學地正確地看待歷史,做到用歷史成就來激勵人,用歷史經驗來啟迪人,用歷史教訓來警示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分清主流和支流,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揚經驗,吸取教訓,在這個基礎上把黨和人民事業繼續推向前進?!?/span>

    一分為二、把握主流,把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起來,對于正確認識新中國成立67年來的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是非常關鍵的。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前30年間,黨在探索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確實犯了一些錯誤,但是在建立人民民主專政、實現國家統一、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獨立且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以及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國防、外交等領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時,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對這段距我們最近的歷史進行闡釋和總結十分必要。但這種闡釋和總結,不能以反思改革為名而否定改革,而是要進一步深刻揭示改革開放歷史經驗,堅定不移推進全面深化改革。

    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論述了30多年改革開放的探索實踐史所形成的重要歷史經驗,強調指出,作為生動的歷史過程,實踐發展、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必須通過全面深化改革,著力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正確了解黨和國家的歷史,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習近平同志一貫重視總結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黨的十七大至十八大期間,他在中央黨校先后發表《改革開放30年黨的建設回顧與思考》《關于新中國60年黨的建設的幾點思考》等重要講話,對黨執政60年、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作了全面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進一步從戰略高度全方位回顧了社會主義500年來從無到有、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外國到中國,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艱辛探索到破浪前進的偉大進程,深刻闡明了黨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的,是如何歷經千辛萬苦,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通過回顧總結黨和國家的歷史,進一步回答了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要看到,中國共產黨在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領導人民進行建設、改革,從事的是人類歷史上極其偉大而又空前艱巨的事業,在探索進取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這樣那樣一些失誤,遇到這樣那樣一些曲折。如何從正確的立場和積極的態度出發,正視失誤和曲折,認真考察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思想根源,從中探索出防止重犯錯誤再走彎路的正確辦法和對策,這是黨史國史研究題中應有之義。

    2013年12月,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實事求是地看待革命領袖和歷史人物,他們的功是功,過是過,功過要分明,不能因其功而全盤肯定,也不能因其過而全面否定。他指出:“不能因為他們偉大就把他們像神那樣頂禮膜拜,不容許提出并糾正他們的失誤和錯誤;也不能因為他們有失誤和錯誤就全盤否定,抹殺他們的歷史功績,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潭?!币箬b不遠。蘇聯解體、蘇共垮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能正確評價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這是我們應該深刻銘記的歷史教訓。

    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黨史國史是黨執政興國的根基與血脈。正確了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才能保證黨和國家的根基永固,血脈永續,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堅定不移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湘公網安備 43019002001040號

    黨支部群
    流動黨員
    在線繳費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在线